中国烧碱行业生产工艺一般分离子膜法和隔膜法两种。近年来,隔膜法制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被离子膜法替代。
由图中易知,自2015年至今,中国烧碱行业生产工艺逐渐趋于离子膜法制碱,而隔膜法烧碱产能呈下行走势,其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小。2015年国内烧碱总产能3873万吨,其中离子膜法占比达98.58%;2016年烧碱总产能3945万吨,其中离子膜法占比达99.39%;2017年烧碱总产能4100万吨,其中离子膜法占比达99.55%;2018年烧碱总产能4259万吨,其中离子膜法占比达99.566%;截至到2019年10月底,国内烧碱总产能为4289万吨,其中离子膜法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,达到99.568%。隔膜法烧碱产能近几年一直呈减少趋势,到2019年10月底仅为18.5万吨,占比0.432%。离子膜法占比持续增大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,我们做如下分析:
产品质量方面:离子膜法电解出来的烧碱即为浓度32%的成品碱,可直接入库销售。而隔膜法点解出来的碱为浓度约为10%左右的淡碱,且其中含有大量的盐,需配套蒸发工序用淡碱的增浓和提纯,其工序消耗的能源较大。
副产质量比较
由表中可知,离子膜法制得的氯气纯度优于隔膜法,且氧含量低。
清洁生产方面:隔膜法制碱存在石棉污染问题。一方面过多的接触石棉可导致“石棉肺”等疾病的发生,另一方面电槽停运后冲下的废石棉处理问题。而离子膜法制碱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环保方面:两种工艺均采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,但对于隔膜法来说,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。一是因隔膜电槽的特殊性,一旦操作出现严重失误,尤其是氯气压力严重正好压的情况下会造成氯气的外泄,污染环境;二是石棉污染的问题。对于离子膜法来说,氯气外泄是工艺上绝对不允许的,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来解决。
综上所述,离子膜法制碱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。按市场优胜劣汰法则,隔膜法制碱会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离子膜法制碱则会逐渐占领烧碱行业。